第(3/3)页 此时的百姓收获的稻米大多不是自己吃的,除了交粮纳税,如有剩余便会卖掉,换成更便宜的杂粮小米。 平日里都是加些麸康野菜熬成粥吃。 所谓吃糠噎菜便是这么来的。这还是好年景,碰上灾年,连这些都吃不上。 “老仗今年贵庚?家中有几亩地啊?” “老汉我六十有一了。家中薄田三亩。” “为何田里不见您儿子?这么多地都靠你一个人种吗?” “年年打仗,都死光咯。家里除了老汉便只有这个小孙子了。”言语间,老农的眼角不禁湿润了起来。 高拂闻言默然。 古代61跟现代人的61可不一样,宋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这老农算是难得的高寿了。 本是儿孙满堂的喜事,奈何兵灾不断,只落了个老小。 “小娃娃,可不能跟你再聊了,老汉还要早点忙完地里的活带孙子回家呢。” “好,您忙。” 高拂沉默地看着老农在田里忙碌,大虎则自怀里摸出了剩下的两个肉包子递给了小孩。 众人皆默默不语。 一直到老农泼完粪,开始翻地,高拂才再次开口。 “老丈,您这么翻可不行啊!” "哎哟,老汉我种了一辈子地,还要你个小娃娃教?" “真的!生物肥要深埋15到20公分,避免阳光直射晒死了里面的微生物,那样便失去了肥力。” “啥?你说啥?啥生物肥、公分、微生物的?老汉我听不懂。老汉种了一辈子地,都是这么种的,大家伙也都是这么种的,小娃娃你懂什么?” 高拂一阵沉默,这时候的人不了解这些是正常的,他给高登堆肥技术的时候也忘记交代了这一茬。 “这样,你的地我让人帮着翻如何?” “那可不行,万一糟蹋了这些肥影响了收成,老汉的孙子可怎么活啊!”老汉闻言连连摇头。 “我在给你五两银子,但你可要看好怎么施肥翻地的,日后帮着教给其他人。” “这......行倒是行,但若你的方法不管用,老汉教给了其他人,岂不是害了他们。” “放心,我父乃知县高登,若真因施肥方法影响了收成,你等自可去县衙找我父理论。” “这......那行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