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微臣黄立极..求见..” “进吧!” 到底还是内阁宰辅,宫中也没人阻拦,虽是慢步但还是到了。 “陛下..恕臣拙见,此番科举改革之建议,还请陛下收回旨意..” 话落,朱由检轻轻放下了手中用来批红的朱砂毛笔,简单归拢一下台面,便起身坐在了类似于客厅中的主位上,还示意黄立极找个位置坐下来。 “说说为何?是朕拟旨中有何纰漏吗?” 黄立极答道。 “陛下此次关于科举制度之改革没有任何有纰漏的地方,虽不知陛下亲自拟卷之考题,但仅从规则来看,已然优越于眼下大明科举制度数倍..” “那为何你今日要来求朕收回旨意呢?” 见黄立极畏畏缩缩,似说非说的讲了这么多废话,朱由检也是直截了当的想要知道为什么。 相比于魏忠贤,其实对于黄立极的了解朱由检也是很多的,作为崇祯之朝开局时的内阁宰辅,其虽说偏靠魏忠贤,可据史料记载,当时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下的投靠。 因为在当时的朝堂之上看来,若是不能够靠着魏忠贤,那么别说前途,就是活命都成问题。 更别说,就连崇祯一朝之崇祯二字,都是黄立极想出来的,足以见得原本的崇祯之帝对于黄立极的看重,只不过后来随着东林对朝堂的影响,以及不断的裹挟大义对原来的朱由检疯狂洗脑之下,逐渐对内阁众人失去信任。 但眼下的朱由检对于黄立极还是颇为欣赏的,毕竟这已经是难得的人才之一了。 可用之人..不多啊。 所以他很想听听黄立极如何说。 “回禀陛下,陛下所拟旨意内容却无问题,问题出在执行上,眼下我大明户部空虚,原先科举有各个地方贴补,尚且能够勉强运行,但已经出现了南北方考试无论是场馆、考官配备上的巨大差异,甚至南北方考试回答试卷所用之纸都差异颇多,南方用纸多为上好宣纸,高者达数十文一张,北方用纸多为棉麻草纸,渗墨严重,导致很多考生不得不放弃毛笔,转用竹尖沾墨。” “而眼下一旦要..改革,那全部的开支都将一次性压到朝廷的头上,户部实在没有多余的银子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