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层层加码,成效初显-《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第(2/3)页

    大明不缺做官的人才,但是缺少的是能够理解朱由检意图的新式人才,缺少的是掌握一定新式科学素养和深受皇恩忠君教育的人才。

    只有这样的人才变多了,才能够更好地为大明的再次崛起付出努力。

    赵祎延不敢耽误,因为他深知此次改革的厉害,这次的新式科举虽然表面上是由吏部直接负责,但实际上谁都知道。

    作为第一次的开科考试,其实背后站着的就是朱由检,不如说是皇帝陛下直接撸起袖子下场监考。

    当然朱由检也是准备这么做的,此次科举考试将维持三天,但每天只考一科,分为时事、杂学、浅谈三块来开考。

    远处恐怕有困难,但巡视直隶考试还是很简单的,所以赵祎延更是不敢耽误。

    立刻下令,将原本准备迎接旧制科举的官员们都召集起来,包括了下辖各个县城的主要官员,不过与其他接到圣旨地方不一样的是。

    赵祎延还耍了个小聪明,他不仅召集了官员,还召集了各个府内有名书院的老师们,以求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此次考试的消息传递下去。

    不只是传递给各个衙门地方,更重要的是要传递给下面的所有学生,所有为了考科举而准备了不知道多少寒窗的学生们,苦读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高中状元及第,走马上任为官一方或高居朝堂之上吗?

    而作为第一次考试,当地考生的考试结果也就是成绩,也直接影响着当地父母官的风评和考核。

    这是旧制就有的事情了,在这一点上朱由检并没有改变,甚至进行了加码。

    当地若是有考生能够连过三关被翰林院录用或被朱由检组建的新式学院录取,都将获得由朱由检亲赐的“有教一方”的金字牌匾。

    虽然没有实质上的奖励,但是谁都知道,这牌匾的意义,这可是天子墨宝。

    可以说获此殊荣之后不说以后为官平步青云,也能够在同僚之间抬得起头啊。

    不然人家都有,就你没有?

    是你能力有问题还是你的态度有问题,别说什么你下辖的士子比之其他地方的官员有差距,所以没有连过三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