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五年规划-《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第(2/3)页

    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人才热风,原本散落在各地的造船工匠都纷纷的被寻找了出来,重新出山进行技能评定。

    经过技术人才认定之后,全部被当地的官员想尽各种办法送到京师,或者直接送到山东蓬莱。

    而在此期间,越来越多像柳铭器这般的工匠。

    重新在此过程之中为大明焕发出了新的蓬勃生机,蒸汽战船的设计构想刚刚从朝堂进了皇家科学院。

    大批大批对此有着相关研究的研究员们便纷纷挤着进入了项目组之中。

    原本担心遇冷的项目,却迎来了全大明各个新式司局的密切关注,朱由检对此也是深感欣慰。

    任何工业产品,都绝对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环节上的努力所可以制作出来的。

    必须是从上游到下游,全产业链都要融合到其中,设计研发、材料工艺、制造推广等等。

    工业道理发展是漫长的,但朱由检深知,只有这一条路才是如今挽救大厦将倾之际的大明最正确的道路...

    ...之前提到的大明发展五年规划..

    也终于在所有新式司局的参与之下完成了所有的编制,并且得到了朱由检的极大肯定。

    当然,对于其中一些明显就不容易达到的目标。

    朱由检也是贴心的进行了“删减”并且狠狠的批斗了一番。

    并重申,万万不可只为登高望远。

    而忽略了事物正常的发展规律。

    《大明发展五年规划崇祯元年至崇祯五年篇》正式出炉。

    其中涵盖农业、工业、商业、朝廷政治环境、军队规模发展、大学院建设、基础教育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渔业、造船业、医疗业等。

    几乎涵盖了如今大明发展的方方面面。

    而朱由检最终为其定下了政策主基调——“富国强兵”!

    例如农业,规划中详细规定了,要在五年之内实现粮食绝对的自给自足,并且能够满足战略战争储备需要,在五年内彻底完成官绅一体纳粮,废除农业人丁税,摊丁入亩,同时降低农业税缴纳水平。

    例如工业,详细描述了将在五年内完成京津工业园区的全面投产,并且将在全国再次开建不低于三个规模不小于京津工业园区的大型工业中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