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四处乱入谢子华-《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第(1/3)页

    “这怎么还能差点呢?这不就是皇上说的透明玻璃吗?”一位工部的官员出声反驳道。

    谁料那皇家科学院的研究员往前走了几步,从王毅思手中接过那透明色的玻璃杯,开口向众人解释道。

    “这玻璃杯尽管已经达到了皇上所说的通体透明,但是诸位大人们有没有注意到,这玻璃杯之中还有大量的气泡以及不少的杂质..”

    “更为关键的是这玻璃杯,肉眼看来自然是透明的,可要是由我来看....对着太阳的时候,它通体就是在发黄!”

    这一番话,如同将众人从幻想拉入了现实一般。

    但是并未有人气馁,反而纷纷说道。

    “第一次就能生产出这么好看的玻璃杯!兵器总局的诸位大人们近日恐怕没少费心啊..”

    “是啊..是啊!”

    ..

    这个玻璃杯经过众人围观之后,便被等候在不远处的一位太监用明黄色的丝绸包裹后带走了。

    众人也都清楚。

    皇上也在等待这场试验的结果呢..

    ..玻璃杯送入宫内后。

    朱由检拿在手中仔细端详。

    玻璃杯中如果细致的用肉眼观察,还是有着不少的气泡和杂质,但是尽管这样能够在大明成功生产出这样的玻璃制品。

    也足以能够看得出,所有参与生产的大明司局部门的官员们都是下了一番功夫去研究的,毕竟停留在纸面上的都是理论。

    只有真正吃透,能够生产出来,。

    才能够称之为技术。

    在手中把玩片刻,朱由检重新将玻璃杯放了下来,毕竟充斥着大量气泡的玻璃杯从本质上来说其实还是一个易碎品。

    作为大明第一个正经的工业玻璃制品。

    还是有点纪念意义的,朱由检也不想直接将其整坏了。

    而另外的,朱由检突然想到,这样的一个玻璃杯,如果拿到民间的市场上进行售卖,到底得卖出什么样的价格。

    恐怕不会便宜..

    其实这个时代已经有了无色玻璃,但是生产他们的却不是大明,而是远在欧洲的意大利威尼斯的玻璃作坊之中。

    这种无色玻璃不仅仅是块头小,而且纯净度也不高。

    何况这样的易碎品,也不会有商船愚蠢到将其漂洋过海的长途运输,毕竟这样的无色玻璃就算是在意大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