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初商税定的如此之高,其实朱由检本身就是有一定的说法的,要知道在后世... 一些税率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比起现在朱由检所收取的商税还远远算不上什么。 “朕决定,自大明崇祯四年开始,逐步降低商业税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将沿海的商业税率从利三税一,变为利四税一;而内陆工商业不发达的地区..执行利五税一政策。” 毕自严听罢后连忙躬身答是,可迟疑片刻后又一次说道。 “回禀陛下,如今大明四处修建基础设施,可谓投资颇多,若是如此一来..商税降低,岂不是朝廷的收入也会少一大截。” 朱由检知道,毕自严所考虑的是如今朝廷庞大的开支,就是需要稳定的财税收入才可以。 如若不然,也是很容易在顷刻之间就原地崩塌的。 朱由检笑着摆了摆手说道:“爱卿..朕虽然没有说,难道你没有看出来吗? 商业贸易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体现在为朝廷所贡献的税收上面,最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蓬勃发展,能够带动大明的生产、制造等环节逐步的走向工业化。” 毕自严对此深表认同,连忙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商号都觉得按照手工作坊的模式依旧可以维持,但随着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 原本只要给口吃的就能为他们连夜干活的工人们逐步不存在了...” “产量上不去的时候,他们就只会面临一件事情... 那就是不能够拿出足够的商品到市场上售卖..最终这种恶性循环将会无限保持,将他们拖进破产的结局之中。” 听完毕自严所说的话,朱由检的表情轻松了不少。 如今大明的很多官员都很喜欢去各个大学院内听课,这其实不得不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首当其中的便是一些来自后世的书籍中带有着不少的后世思想,其中如今被流传最广的就是关于一些管理学、经济学类的思想,被大明不少官员奉为圭臬一般。 整日都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不少官员都在看过之后慨叹:“如果想要发展,就必须懂经济啊...大明的官员,未来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庙堂之中,停留在官府之内。” 衙门内的是官员,衙门外的也是大明的官员。 商税的事情谈的差不多之后,朱由检倒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之前自己生病的时候从鬼门关面前打了好几个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