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移民准备-《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第(2/3)页

    耕作,都是一个极为消耗劳动力的产业。

    当地的土著,就是最好的劳动力来源。

    按照大明国旧制度,凡是愿意移民者,都可以获得官府提供的耕牛、良田、种子、必要的粮食。

    朱由检依旧准备延续此法。

    并且将会按照不同的户中人口,进行不同比例的分配。

    根据徐光启的奏折和未来的气象资料,朱由检可以判断的是明年大明将会陷入到一轮极为危机的旱情之中,但这样的旱情在此刻的朱由检眼中却是一场天大的机遇。

    向外移民所涵盖的内容极为复杂。

    一块土地并不是说插上旗帜,或者覆灭现有的统治者就会属于大明,而是要源源不断的向其移民,通过不断对当地进行同化,才能够让其真正归属于大明疆域之中。

    此刻的蒙古,安南乃至于倭国都是同理。

    朱由检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每一个地方驻扎大量的军队和士兵,这明显是不现实的操作,毕竟士兵和百姓不一样。

    他们可以因为朱由检大手一挥。

    因为大明的利益驱使。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但如果长时间的离开本土,那么就很容易滋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腐败和欺压当地的百姓几乎是注定的,这会让天虎军的士气受到很大的挫伤。

    这是朱由检所不能够忍受的。

    天虎军自建军以来,并不是没有出现过贪腐的情况,主要都是一些后勤军官在军队的采购和物资供给上面动手脚。

    只不过,由于朱由检在军队之中设立的两重监督机构,尤其是其中最重要的士兵监督体系,完全是自上而下到每一个士兵的。

    所以一旦有人觉得自己发现了问题,或者觉得自己受到了“特殊对待”都可以随时向上反映,任何人不得阻拦。

    移民,关乎大明未来走向海洋的大计。

    只不过朱由检又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想要出海,那就必须有足够的发达的造船业。

    现如今大明的海船主要来自一南一北两个大型官办造船厂和沿海一带的私人造船工坊,总体来说建造海船的能力比起以前可以说是降低了不少。

    于是朱由检在深思熟虑之后,便取来一张白纸。
    第(2/3)页